1)第三章 草台班子 上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要在西洲站住脚,首先得解决安全问题。

  没人帮忙训练,钱程索性决定自己练兵。军吏不够,就自己培养。

  以往,低层的军吏大多是从士兵中提拔的,主要是选拔有功劳、能带领属下、能完成日常文书工作的人。他们的能力,基本来自个人经验和学习军中的规程。

  但现在,钱程没那么多时间让他们从头开始积累经验了。

  既然这方面不足,就只能靠另外一方面补充。他认为,可以按照学校的方式,直接对准备担任军吏的人进行教育。

  当年诸子百家,教什么的都有。他觉得,没什么是教不会的。把知识和经验总结起来再传授出去,效率比让大家自己摸索,肯定高得多。

  钱程的想法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且提出之后,都护府里就有不少人表示支持。

  他的支持者多种多样,有鼎士,有各类从事土木、后勤、运输等工作的军官,还有幕僚们。

  这些人大多接受过正式教育,有更高的文化素养,能够熟练地书写、计算。他们从事的工作,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对数字也更敏感。

  现在军中流传的各种小册子,除了要求士兵普遍学习的军法与规程,就是这些人使用的手册了。

  大鼎改良后,发射时使用的数据要调整;到了新的地方,周围的道路里程、承载货物的能力,也需要及时记录,通知各部军吏,以便计算如何安排行军道路和补给运输;至于士兵训练,相关的章程就更多了。

  这些习惯,很多都源于秦人——秦人对数字有种近乎狂热的爱好,不止在军械和部队组织里,连一亩田里,不同品种的种子应该播多少,他们都会研究出一个推荐值,再让官吏到处宣传。

  在汉军里,很多习惯都延续了下来。现在都护府的署衙里,就有几台印书的机器,除了印发公文,也印制这类小册子,给军吏们参考。

  对钱程来说,还有个启发,是来自赵飞雁的。

  几人讨论时,她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像生产器件一样,训练士卒乃至军吏。

  现在,虽然军中的规章是一致的,但不同的军吏们,训练手下的习惯可能并不相同。而各个将领,也都有自己的风格乃至世传的家学。他们训练士兵的手段、顺序和方法,都有多多少少的区别。

  赵飞雁认为,可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据此对士兵进行训练。军吏经验不足的话,就在下发的章程里,把规矩写的详细些,让他们照着去做就行。

  都护府的这些新兵,是朝廷从中原各地送来的,彼此之间没什么磨合,习惯的差别倒是不小。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解决配合困难的问题。

  指挥的军吏,只要也跟着学习一遍,至少可以大体了解如何指挥这支队伍。哪怕换了人,也能够适应——就像学会了口诀,就可以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