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的圣诞节碎碎念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接之前的弓箭

  首先道个歉,之前有条资料可能有问题,就是关于英国人的弓箭数量那部分。

  我从书里翻数据的时候原文用的单位是shea/ves(捆),一个sheaf应该是24支箭,我是按这个数据算的。

  (这敏感词已经神经病了吧。。。)

  但后来有大佬告诉我这个标准形成的比较晚,我查的数据是14世纪的,这个时候一个sheaf可能只有一打(12支),也就是说之前贴的那个英国人拥有/消耗的箭矢数量,部分数字可能还得打五折。

  具体应该用哪种,我有空仔细查一下,有结果了再详细说明吧。现在先告知一下……

  另外英国人的箭在那边不算少的。他们有法规征集材料和工匠。比如每只鹅要提供6根毛,国王下令需要箭羽了,全国农民都要去拔鹅毛……

  鉴于英格兰那个时候的贫穷程度,这已经不容易了,欧陆国家还不如他。

  和其他文明对比的话,不太好说……英格兰加威尔士有山东那么大。

  同样是中世纪,早一点的宋代,中央的弓弩院一年生产弓弩配件一千六百万。

  因为弓箭实际上不便宜,太穷真射不起。

  不同箭价格差距也不小,但有一份英格兰军队出征携带武器的数据,37163捆箭价值3538英镑16先令9便士。而贞德值一万图尔里弗尔。那个时候1英镑大约等于5图尔里弗尔,一个贞德大概值21000捆箭。按24支算也就是50万零一点。

  (够李陵部和匈奴人对射一天的)

  (当然也不少了。按现代人估算,出土箭簇的重量至少在17g,也就是说只算箭头的话,他们一天也至少射了8.5吨钢铁出去。)

  二、关于婚姻

  前面提到一次年龄的问题。周礼里有男三十女二十才能结婚的说法,但实际上这个是有争议的。鲁哀公问过孔子,认为男16女14就可以了。孔子反对,但也只说至少要男20女15。

  但汉儒确实认为就该是这个数字,虽然没什么实际效果,也没见几个真做到的。当时的风气就是早婚,汉简里十三四岁当妈的都不少见……

  (传说中大禹到真是30岁才成家……)

  除了正式的订婚许嫁,每年有段时间是允许私奔的。另外按《周礼》,二十岁还没嫁人的也可以自行私奔,不算违礼。

  (这个确实是正经封建礼教的规定)

  孔子父母的“野合”被人说非礼也不是指地点问题。(实际上地点就不是个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孔子他爹年纪太大了,这个才是违反周礼的部分。对此古人是有所论述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孔子和他母亲一直不被家族承认。

  另外关于娶蛮夷,这个很难说。真要算起来,周的王后就有不少是戎狄……

  至于西洲的原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