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章 泰山之阳(八)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甚至可能要批判保守立国自治一派的。

  禽子重病,墨家面临交接,也面临着路线选择。

  这些事,并不方便说出口,孙璞随口接了一句道:“揠苗助长,倒也可以。墨家蛰伏二十年,欲让天下一又需二十年,时不我待啊。”

  话中有深意,旅代表或懂或不懂,点点头,便去安排别的事去了。

  次日一早,一个连队的义师士卒、孙璞等人带领的队伍,携带了一些粮食之类的必须品,离开了梁父。

  庶归田也在其中,但同窗中不少人都留在了梁父,这边已经开始忙碌,从早晨开始就已经开始出城丈量土地了。

  他还要再赶一两天的路。

  孙璞是总体负责的,具体如何丈量、如何实际测量之类的事,由另一人负责,也算是带领庶归田这样的有些理论基础的年轻人实习。

  昏昏欲睡的时候,孙璞骑马来到这些年轻人乘坐的马车旁,伴着吱吱扭扭的车轮摩擦声,与这些年轻人开着玩笑道:“你们恐怕只是听父母说过以前的日子如何,过几天便要你们过过那样的日子。可别吃不住苦想家想的哭。”

  庶归田倒也没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会,便想起去年割麦时候母亲数落自己的那些话,问道:“军粮炒面,也吃得。”

  孙璞摇头大笑道:“军粮炒面?若是二十年前能日日吃军粮炒面,天下便算得上盛世了啊。”

  旁边一个年轻人接话道:“我记得小时候,常吃鬼指。岁末年节的时候,我妈妈用干地瓜面做的蒸饼,外面撒了一些白色的麦粉,那时候吃起来也是很好吃的。这几年倒是多吃麦,虽然麸皮还有,偶尔才吃细筛的,却也比鬼指好吃。”

  “小时候我可真是吃够了鬼指,一看到红彤彤的那东西,就想吐呢。”

  一说起这个,好几个人便算是感同身受,有人道:“是呢。我小时候吃玉米和地瓜,磨粉之后很干。岁末年节的时候,妈妈要做蒸饼,那东西又很干,便要用榆树皮用碾子碾碎后加进去,这样就可以黏一些,能团成团,吃起来也不会觉得噎人。”

  “后来那年年末,我实在是恶心榆树皮的黏,觉得有些像鼻涕,就趁着妈妈不注意,把榆树皮在碾子上挑出来扔出去。”

  “妈妈还在嘀咕呢,说怎么今年的不黏这样干……我心里就偷偷笑。”

  “再后来,我和弟弟打架,弟弟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我还被骂了一通呢……”

  都说起过去的事,不少人咭咭格格地笑,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回忆。

  最开始胡萝卜、地瓜、土豆、玉米这些东西还是种子,一旦在泗上普及,一些高产的东西便成为日常的主食,小麦的产量终究要低。

  说起来这也算是泗上年轻一代对于时代的直观记忆。

  究其根本,因为一开始墨家需要钱财、粮食,用铁器、耕牛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