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三一章 国宝级的善本_玩赏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由得李墨白入神,虽然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永乐大典》,但是那一点点内容几乎连皮毛都没有说清楚,当然要说清楚这部巨作,也不是三两句可以说清楚。

  《永乐大典》由明太祖朱棣命令解缙和姚广孝二人主持编撰,初名《文献大成》,前后历时六年,共有2169名大儒及学士共同完成,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所有字体都是采用统一的馆阁体手工抄写,现存嘉靖副本书法较为瘦长,类似于欧体。

  一册完整的《永乐大典》,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所谓书衣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封面,最外面有一层黄(皇)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方式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检索起来非常方便。

  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页)。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

  《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整部书所有的边栏界行都是手工绘制,图画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全世界都难得一见。

  永乐正本大概被李自成烧毁了,目前在全世界都已知嘉靖副本的只剩下800卷400册,其他的基本都被鞑子给败掉了,或偷或卖,还有的被八国联军给烧掉了,也有不少毁于60年代的大浩劫中,当然现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