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第 53 章_[明朝]科学发展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要么收米粮等实物。

  在宣德、正统年间主要的交易凭证是布匹,成化、弘治期间用的是各种样式的花银,还有银珠等特殊物品,作为百姓之间持有的钱币。

  虞璁听到这里,皱眉道:“既然说要用银,为何又遮遮掩掩,交换些银钗银珠?”

  “陛下日理万机,恐怕有所不知。”戚灵不疾不徐道:“洪武三十年曾经出榜昭示天下,只许用钞,不许用金银交易,一旦被发现不但会被抄家,全族都可能被贬至塞外。”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皇帝心想老朱爷爷真的是越搞越乱,无奈道:“如今朕看见有细丝纹银交易往来,可是怎么也不流行?”

  百姓们现在买卖交易的时候,根本没有固定的通用货币,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陛下,因为白银也有造假的情况。”

  戚灵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身后两个负责记录的文官不由得一震,生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问题是虞璁是支付宝用惯了的现代人,现在出门游玩也是虞鹤陆炳负责掏钱,哪里了解这么细节的东西。

  他反而心里生出几分好奇,挑眉问道:“银子怎么造假?”

  “有好几种,可以在银中兑了水银,让银子加重,”戚灵也不怕得罪谁,只坦率道:“也有奸商在银钱面上撒上铁沙,在四角钓上铜,甚至在银钱旁边烫一层锡。”

  “不对啊。”虞璁听到这里,心中疑惑更深:“那宫中熔铸的通宝铜钱,又流通至了何处?”

  戚灵思索了片刻,只不确定道:“微臣在衙门里当差一年,大致听说了些。”

  这朝廷里虽然有正规发行的嘉靖通宝,但是基本上都流入了皇族宗室,前后流通不过方圆两千里,到了山东那边都已经是银钱杂用了。

  虞璁听完了大致的情况,忽然明白了一个事情。

  历史上的明王朝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是靠昔日的底蕴吊着一口气了。

  “黄公公,上茶。”

  他沉默地喝完一盏茶,半晌都没有开口。

  很多问题的背后,在最深层次里,都是经济问题。

  大明朝哪怕连着三代都是穿越者执掌,都未必能建立所谓的民主制度,因为经济基础根本不够,该萌芽该发展的统统都没有。

  任何超前的意识,都需要经济的积淀和支撑。

  听了戚灵的这一番陈述,再结合自己从前看书时了解到的一些问题,他的后背竟涔涔的冒出冷汗来。

  得亏自己闲了下来,开始操心这方面的问题。

  土地兼并哪怕解决了,如果不关心这根本的经济情况,也等于是治标不治本啊。

  首先,晚明中国在展开对外贸易的时候,出现了大规模的净输出,和白银的净流入。

  虽然海禁是没怎么开,可是没落的明王朝为了能抵御努/尔哈赤的凶猛攻势,一直举国之力去找葡萄牙人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