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我叫卫恩,明年见!_百米谁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斌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系统显示他的千分位成绩为10.252,明明是一个达到中国“世界健将级”标准的成绩,但如果让陆斌和同水平的美利坚百米运动员比较,就能发现二者在专项技术能力上的表现异常显著。

  起跑的迅速蹬伸爆发也好,加速阶段的衔接也好,途中跑的送髋、扒地也好,给卫恩的感觉就是这八位代表目前国内顶尖水平的运动员,都是单纯地凭借身体天赋在跑一样。

  这种情况也说明:中国的短跑运动员不是没能力朝着10秒大关迈进,而是训练理念、训练方式太落后,以至于过早的透支了身体机能,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天赋。

  世界级百米运动员的巅峰普遍位于22~24岁的年龄段,但在24岁之后,依靠足够科学的训练体系,依旧能够保持相当不错的竞技状态,甚至有加特林这种33岁才到达极致巅峰、40岁创造个人pb的金·柯林斯这类的“老妖怪”存在。

  而这个时代的中国一流、顶级百米运动员,巅峰同样集中在22岁左右,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22岁之后便会出现大幅度的水平下滑,像苏炳天这种在29岁还能大幅刷新pb的(ps:主角重生前为2019年),绝对属于个例了。

  卫恩觉得这种情况是时候改变了,当然前提是有一個实力足够强大的百米运动员带头,告诉他们:我们黄种人也可以突破10秒大关,我们中国运动员也可以拥有更长的竞技寿命。

  霓虹人能做到的,我们凭什么做不到?

  我们不仅要反超霓虹人,还要向加拿大看齐、向美利坚看齐、向牙买加看齐!

  依靠科学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中国,也可以培养出世界级短跑运动员!

  中国田径,不会只有刘翔而已!

  卫恩的内心澎湃了好一阵,突然听到身边的劳毅叹息了一声:“唉,不知道未来的我能不能也跑进10秒3?”

  “当然可以!”卫恩鼓励道:“劳哥,我相信你!别说10秒3了,就是10秒2、10秒1,也绝对没问题!”

  “呵呵......”劳毅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笑了笑,面对卫恩的鼓励他明显有些不适应,也不知道这个才认识不到一个星期的小队员怎么突然就如此信任自己了。

  不过转念一想,上个月他养好伤之后都跑到10秒35了,只要保持下去,明年努力跑个10秒2几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10秒1嘛,劳毅觉得想想就好了,现在的全国百米纪录是周伟在1998年创造的10秒17(+1.3m/s)。

  这还是借助大顺风跑出来的,眼看都过了11年了,都没人能接近10秒2呢,今年国内的百米最好成绩也才10秒28,他劳毅何德何能跑进10秒2以内?

  卫恩将劳毅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